Shorts 和 AI 的爆炸式增长导致大量重复内容的出现,迫使 YouTube 强制执行其不真实内容政策。
几个月前,Search Engine Land 和 SMX 的编辑总监丹尼·古德温 (Danny Goodwin) 发现了YouTube上的一个奇怪模式。
他没有看到内容盗窃,甚至没有谈论点击诱饵。
他注意到的是:创作者多次上传同一个视频,只是标题或缩略图略有不同。
“这是一种策略吗?”他问道。“或者YouTube会将其作为重复内容进行惩罚吗?”
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。
但当我开始深入调查时,事情变得清晰起来:古德温发现的不仅仅是 YouTube 黑客攻击或内容农场。
这是大气扰动更加剧烈的明显迹象。
从气象学角度来说,这是一种藤原效应——两场气旋风暴开始相互作用,围绕共同的轴旋转,有时合并成一场超级风暴的现象。
在 YouTube 上,这两场风暴分别是:
- YouTube Shorts的爆炸式增长。
- AI视频生成迅速崛起。
接下来是这些风暴如何爆发的内幕故事——从引发重复内容激增的算法调整,到旨在遏制重复内容的 7 月份政策更新——以及创作者现在必须做些什么才能避免在下一波浪潮中被卷走。
风暴 1:飓风短裤
第一个系统于 2020 年 9 月开始形成,当时 YouTube 在印度推出了 Shorts,这是对 TikTok 在该国被禁的策略性回应。
它起初规模很小(60 秒以下的垂直视频),但很快就获得了成功。
快进到 2025 年,Shorts 不再只是一项功能,而是 YouTube 上的主流形式。
据YouTube for Press报道,目前 Shorts 短视频的日平均观看次数超过 700 亿次。
Tubular Intelligence 为我们更清晰地展现了 YouTube 短视频格式的主导地位。仅在过去 90 天里:
- YouTube 上传的视频中有 59.4% 是 Shorts。
- 这带来了 87.7% 的总观看次数和 81.8% 的参与度。
短片适合移动设备观看、易于制作,并且具有病毒式传播的特性。
它们是创作者的完美切入点,也是其他事物的理想格式:自动化。
制作短片不需要摄制组,甚至不需要摄像机。
你只需要一个AI视频工具和一些提示。这直接引出了第二场风暴。
风暴2:飓风索拉
输入Sora,OpenAI 的生成视频模型,能够将文本转换为逼真的动作。
当《Sora》的演示片段放出时——展示了野马的电影无人机镜头或完全根据提示创建的东京雨天街景——就像看着洪水来临前的天空变暗一样。
Sora 只是最具电影感的例子。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以创作者为中心的工具,例如:
- InVideo AI:针对速度和模板进行了优化。
- 2Short AI:专为制作 Shorts 而设计。
- Quso.ai、Veed.io 和 MakeShorts:在自动化短篇内容方面,各有特色。
这些工具承诺了规模和速度——并且确实做到了。
InVideo 的 YouTube 频道上最受欢迎的视频标题为“I made 60 YouTube Shorts in 60 mins with just 2 AI tools.” 。
该视频的观看次数已超过 210 万次,参与人数达 56,000 人次,是该平台平均参与率的两倍。
其吸引力显而易见:借助人工智能,任何创作者每周都可以制作数十个,有时是数百个短视频。
唯一的问题是,它们看起来和听起来都一样。
藤原效应:3月31日至7月15日
两场风暴相撞的时刻是3月31日。
当时,YouTube 对 Shorts 的观看次数统计方式进行了细微但重大的改变。
以前,只有用户观看了至少几秒钟,才算一次观看。
但从 3 月 31 日开始,短片开始播放或重播时就会记录一次观看次数。
这改变了一切。
这意味着,一个循环播放的 6 秒视频(自动播放)即使没有人看完也可以获得数千次观看。
当与人工智能批量制作视频的能力相结合时,就会出现藤原效应:大量复制、即时观看和快速货币化。
创作者和内容农场都抓住了这个机会。
7月15日:政策风暴眼
到了仲夏时节,YouTube 已经看够了。
7 月 15 日,YouTube 合作伙伴计划 (YPP)对其一项频道获利政策 进行了“小幅更新”。
为了“澄清”‘重复内容’政策包括重复或大量生产的内容,YPP 将其政策重新命名为“不真实内容”。
这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政策,但它却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,表明 YouTube 认识到藤原效应已导致两场风暴弯曲、合并或改变强度。
TeamYouTube 的 Sarah在 YouTube 帮助中心发布了一篇《Response to creator questions about YPP policies (July 2025)》。她澄清道:
-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垃圾内容、重复内容或低质量内容一直以来都不符合盈利条件。
- 允许使用人工智能。创作者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——前提是他们能够添加原创性、声音或创造力。
- “量产”意味着风险。同一视频稍有改动就无法解决问题。
她还举了几个不真实内容的例子:
- 仅包含您自己未创建的内容(例如网站文章或新闻更新)的视频。
- 仅改变音调或速度,其他方面与原曲无异的音乐曲目。
- 重复的视频,几乎没有教育内容、评论或故事情节,并且视频之间几乎没有差别。
- 使用相同格式或模板创建的大量视频。
- 幻灯片或滚动文本,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旁白、评论或信息内容。
信息很明确:如果您使用基于模板的复制来玩弄系统,那么您将不再有资格获得货币化。
创作者的强烈反应(和崩溃)
该政策的实施速度很快,而且效果显著。
无面AI频道开始发出警报。
7 月 13 日,InVideo for Content Creators 上传了一段视频,标题为“YouTube’s New Policy Just Killed Faceless AI Channels?”
在发布的前三天,它获得了 25,100 次观看和 1,053 次参与。为什么?
由于许多渠道已全面实现自动化:
- 人工智能画外音。
- 库存影片。
- 关键词优化的文本。
- 循环视觉效果。
现在他们了解到,这样的内容——即使版权安全——也可能被贴上“不真实”的标签并被取消货币化。
YouTube 的编辑兼创作者联络员Renee Ritchie介入澄清此事。
他说,这并不是要消灭人工智能渠道。
它旨在推广对观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——娱乐、见解、教育或个性。
仍然有效的方法:价值驱动的重用和人工智能创造力
好消息是:YouTube 并没有禁止人工智能或重复使用的内容。
重要的是你添加了什么。
如果您添加了实质性的原创内容,那么重新混编内容或重复使用片段的短视频仍然符合参赛资格。这些原创内容包括:
- 评论和批评(例如 CinemaSins 或 LegalEagle)。
- 叙事叠加(例如,使用剪辑和自定义画外音讲述故事)。
- 教育框架(例如体育分析或科学解释)。
- 幽默和编辑(例如,模因风格的混音)。
例如,CinemaSins 在 2024 年 4 月上传了一部短片,名为《But if you can make is past the burning sea…》——一段 14 秒的奇异世界即兴重复片段。
该视频的观看次数达到 300 万次,参与人数达到 31 万次,参与率是该平台平均水平的 6.2 倍。
这才是真正的附加值。YouTube 仍然会奖励它。

您的导航指南:如何生存(和发展)
如果你是一位陷入政策和平台漩涡的创作者,以下是如何规划你的方向:
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,而不是拐杖
AI 应该协助您的创造力,而不是取代它。您可以将其用于脚本、画外音或视觉效果,但要为每个视频注入您独特的声音或品牌。
避免模板垃圾邮件
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、视觉效果或语音,并进行细微调整?这是一个危险信号。如果你的所有 Shorts 短视频都感觉可以通用,那么你很容易被取消盈利资格。
添加物质
评论、分析、讲述故事。即使是 60 秒的内容也能有深度。你的视频越引人入胜、信息量越大,你的安全感和成功率就越高。
格式多样化
不要只依赖短视频。不妨搭配长视频或直播。打造一个能够抵御单一策略风险的多格式品牌。
保持知情
YouTube 会定期更新其政策。关注 TeamYouTube。加入创作者论坛。
核心激励:观看次数与观看时间
我们不要忘记真正引发这一切的原因:观看次数计算方式的改变。
2012 年,YouTube 优先考虑观看时间而不是点击次数,这一明智之举迫使创作者不再追逐缩略图,而是开始制作引人入胜的内容。
但2025年3月的转变——短视频开始播放后立即计算观看次数——感觉像是倒退了一步。它鼓励的是快速上手,而不是高质量。
除非这种情况发生改变,否则用“人工智能垃圾”充斥平台的诱惑仍将持续存在。
YouTube 现在可能正在 与不良行为者玩打地鼠游戏 – 但根本原因更深:观看次数模型本身。
最终预测:创造者仍是人
YouTube 藤原效应尚未结束。
Shorts 和 AI 的风暴仍在持续。对于创作者来说,挑战显而易见:如何超越自动化,回归真实。
那些注重内容、故事和价值的人将会长盛不衰。那些追求速度、捷径和垃圾内容的人将会被淘汰。
在这个算法日新月异、工具不断演进的世界里,最具弹性的策略依然是永恒的。